胡适诗歌翻译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, 2006 - 344 páginas 本书阐述了译诗与时代精神、译者主体性与文化转型、诗歌翻译与经典建构、译诗与白话新诗等内容。并附胡适译诗年表及25首胡适译诗。 |
Dentro del libro
Resultados 1-3 de 79
Página 28
... 1 胡适认为白话文学是中国历史上的“自然趋势,这是历史的事实”。2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工具变迁史,是用活的语言文学代替死的语言 ... 胡适提倡白话文与但丁还有一个明显的相似之处,即语言不仅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,更不仅是一个形式问题,而是“思想的解放和思维 ...
... 1 胡适认为白话文学是中国历史上的“自然趋势,这是历史的事实”。2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工具变迁史,是用活的语言文学代替死的语言 ... 胡适提倡白话文与但丁还有一个明显的相似之处,即语言不仅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,更不仅是一个形式问题,而是“思想的解放和思维 ...
Página 112
... 1 与庞德一样,胡适在创建新文学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样是“历史的可译性”。这也就是说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发展过程能否“在中国重演或重现” ,其间有无一种“历史的相通之处和必然联系”。因而在胡适看来,西方文艺复兴及其 ... 1 在《谈谈 112 胡适诗歌翻译研究.
... 1 与庞德一样,胡适在创建新文学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样是“历史的可译性”。这也就是说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发展过程能否“在中国重演或重现” ,其间有无一种“历史的相通之处和必然联系”。因而在胡适看来,西方文艺复兴及其 ... 1 在《谈谈 112 胡适诗歌翻译研究.
Página 114
... 1 胡适也曾感叹: “译事未易言。倘不经意为之,将令奇文瑰宝化为粪壤,岂徒唐突西施而已乎? ” 2 胡适还说: “译诗者,命意已为原文所限,若限于体裁,则动辄掣肘,决不能得惬意之作也。” 3 在《哀希腊歌》的译序中,胡适明确地提出“善译”应该去“讹”除“晦” , “讹则 ...
... 1 胡适也曾感叹: “译事未易言。倘不经意为之,将令奇文瑰宝化为粪壤,岂徒唐突西施而已乎? ” 2 胡适还说: “译诗者,命意已为原文所限,若限于体裁,则动辄掣肘,决不能得惬意之作也。” 3 在《哀希腊歌》的译序中,胡适明确地提出“善译”应该去“讹”除“晦” , “讹则 ...